2016年,人工智能才剛剛成為全社會最為關注的熱詞,2017年7月份國務院就發布了新一代智能發展規劃,確實有些讓人始料未及,從頂層設計出發的國家人工智能政策來的如此之快。
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就在上周,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也出臺了,行動計劃從培育智能產品、突破核心基礎、深化發展智能制造、構建支撐體系等幾個方面重點闡述了未來三年內,我國人工智能重點關注的領域。在培育智能產品中,安防領域成為重點關注對象,無論是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還是智能家居中智能安防產品。
其實從2016年安博會上,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剛剛嶄露頭角,在目前IT技術支撐起來的安防行業中AI賦能安防也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這在從深圳安博會上瘋狂甚至有些泛濫的AI概念,就可知一二。

AI成為安防行業發展的必然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必將是安防視頻監控發展的未來方向。一方面是視頻監控自身具備的特點,使其成為人工智能落腳的最佳試驗場,另一方面也是視頻監控智能化發展到今天的必然需求。
一直以來,公安行業對安防"預警預測"的最大訴求都遲遲無法兌現,另外在實際的困境中,海量監控數據依然在依靠人工來分析和處理,簡單利用人海戰術進行檢索和分析已經顯得過時。亟需新的智能化技術作為專家或助手,實時分析視頻內容,探測異常信息,進行風險預測,公安行業本身業務應用的需求決定了人工智能成為安防智能化發展的下一階段。l與此同時,從人工智能發展現狀來看,能夠真正在商業中應用落地的技術主要是深度學習在圖像及語音方面的識別分析。由于借助機器視覺及深度學習能夠迅速對視頻進行結構化處理、對人、車、物進行快速識別比對,這也與安防對智能化的需求不謀而合。
另外,以視頻技術為核心的安防行業擁有海量數據來源,可以充分滿足深度學習對于模型訓練的大量數據要求。因此來說,安防是人工智能最佳落地的領域,安防也成為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最為關注的領域。
同時,安防進入了AI時代。能激發潛在的安全需求,促進安防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實現新的應用模式和市場。這也是為何大量的人工智能算法企業進入安防領域,與傳統安防企業爭奪AI時代下安防這塊蛋糕。
安防大企業忙拓展,小企業面臨新選擇
目前,安防行業圍繞著AI開始全新的智能之旅。當前無論是算法與計算力已經逐步走向成熟的階段,數據及超大場景化數據集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安防廠商也許將不再扮演單純的硬件公司角色,會更多的在軟件、場景、數據上角逐。
安防行業內傳統的制造廠商,??低暋⒋笕A股份、科達、天地偉業以及宇視科技憑借近些年的不斷研發投入已經實現在視頻結構化算法、車牌識別算法、人臉識別算法、視頻檢索以及多傳感器融合等技術方面的積累,通過與芯片廠商的緊密合作,再結合自身在行業應用方面的優勢,已經著手在人工智能產品在前后端方面布局,實現在公共安全、交通、司法、零售、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深度應用??梢哉f在行業場景應用及軟硬件結合方面并不落后與人工智能企業。
當然,AI也不只是安防寡頭以及算法新貴們的狂歡盛宴,二三線甚至安防小廠商也需要參與到這場盛宴中,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在傳統安防制造企業向人工智能領域轉向的當下,二三線甚至安防小廠商卻面臨著諸多短板,如何突破目前研發實力不夠、AI算法門檻太高以及自身產品整合、技術融合方面不足等發展困境成為目前中小安防企業面臨的難題。
目前傳統安防中小企業在平臺、客戶、設備、和產品方面具有優勢,但他們缺人工智能技術;相比之下,AI企業有技術、算法團隊,但是缺落地、平臺、應用。不同于安防巨頭們自我研發,傳統安防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與AI算法企業雙方深層次的合作。另外,隨著更多開源平臺的出現,算法的門檻將明顯降低,人工智能技術從尖端走入平民,將會使得更多傳統安防中小企業也可玩轉AI,但前提是這類企業能夠支撐到AI普及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