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國家數據局牽頭在重慶召開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上,首次公布國內50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范本”,涉及城市數字化治理、數據流通交易等一批應用場景。
2024年5月7日,位于江北區的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大廳,參會人員正在了解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構架。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據介紹,入選的50個案例是從全國推薦報送的293個案例中“脫穎而出”,其中重慶有“一網多用、一網多能,全域自主可控視聯網安全網絡底座”“推進三級治理中心建設,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兩個案例入選。
這兩個入選案例有何特點?它們在數字重慶建設中發揮了哪些作用?對此記者采訪市大數據局負責人進行解讀。
去年10月9日,巫山縣銅鼓鎮水流村監測到一起滑坡地質災害險情。隨即重慶“市、區縣、鎮街”三級治理中心提前預警、協同處置,及時轉移群眾103戶、196人,成功應對了這起850萬立方米的特大滑坡地質災害,196名村民一個都沒有少,一個都沒有受傷。
“這起預防案例,正是‘全域自主可控視聯網安全網絡底座’發揮出重要作用。”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通過優化“一張網”,即采用國產自主可控通信協議視聯網,在國內首創建立“一網兩線”數據級的異構主備政務網,形成重慶全域安全網絡底座。
截至目前,重慶已建成視聯網點位2700多個,實現全市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的高清、實時、雙向音視頻調度通信;同時依托視聯網接入市級各部門及區縣視頻監控資源,共享賦能至三級中心、基層智治等20多個重要系統,高效支撐全市一體指揮、視頻資源共享調度應用,形成應對突發事件的一體化融合指揮調度實戰能力。
“不僅助力城市數字化管理,‘視聯網’還可為千行百業賦能。”該負責人表示,這套系統能夠無縫承載算力網、車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業態網絡,為低空經濟、元宇宙等新興領域提供必要的網絡基礎設施保障,實現“一網多用、一網多能”。
另一個入選案例,三級治理中心,它作為數字重慶“1361”中的“3”,是數字重慶建設最大特色、最大亮點和最具辨識度的重大成果。
“陶家鎮銅陶北路,有渣土車違規上路……”9月12日上午,九龍坡區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平臺大屏幕上,跳出一則提示信息。平臺將信息發送至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九龍坡區住建委等多個部門,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處理。
原來,重慶三級治理中心通過上線“渣土車監管一件事”應用,整合全市建筑施工工地、交通路口等600多處路前端智能設備,結合人工智能算法,精確識別渣土車違法違規事件,實現24小時市內主要通行道路全天候、全覆蓋監管。
“渣土車監管一件事”應用,正是重慶三級治理中心搭建重大綜合應用場景,增強市、區兩級協同實戰能力的寫照。
“實現‘市、區縣、鎮街’三級高效聯動,這是三級治理中心運行的核心要義所在。”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三級治理中心運行中,我市采取“兩步走”方案:第一步,統一設置“跑道”,全市各區縣、鎮街按照這個“跑道”去對接;第二步,統一設置城市運行指標體系,要求全市所有數據按照指標體系進行對接收集,建立起“市、區縣、鎮街”一體化的三級聯動系統。
截至目前,三級治理中心在市級層面建成“城市大腦”,初步形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基本能力;在區縣層面建成“實戰樞紐”,實現“有場所、有機制、有專人”;在鎮街層面部署“聯勤聯動”平臺,開發上線智能要素超市、“一表通”智能報表等應用,大幅提高城市運行和治理效率。